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。通过四诊八纲,把病人的病因、病位、病机、概括出来,在治疗上可采用同病异治、异病同治的原则。下面,北京前门国医堂帮大家解读中医的“同病异治”。
“同病异治”一词源于《内经》,是指同一疾病,可因人、因时、因地的不同,或由于病情的发展,病机的变化,病情虚实以及邪正消长的差异,治疗时根据不同的情况,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。
病因不同,治法各异。就比如感冒,从病因角度一般分为风热犯卫和风寒束表两个症型,前者用辛凉解表法,后者用辛温解表法;
病位不同,治法各异。如同为水气病患者,若见腰以下肿,腰以下为阴,属里,水湿之邪在里在下,故用利小便法,使水湿通过小便而排出。若见腰以上肿,腰以上为阳,属表,水湿之邪在表在上,故用发汗法,使水湿通过汗液而散除;
疾病发展阶段不同,治法各异。病情初期、中期或者恶变,或者为复发,不同阶段用药与剂量都不一样,如同为支饮病,若服用木防己汤后能使心下痞坚变成虚软,是水去气行的标志,病即可愈;若心下痞坚变成坚硬,是水停气阻,坚结成实之证,病情反复,再用此方,已不能胜任,故用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以治之。
病性虚实不同,治法各异。如“胸痹心中痞,留气结在胸,胸满,胁下逆抢心,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,人参汤亦主之。”病情是在胸痹主症的基础上变化而来,若偏实者以祛邪为先,当通阳散结,降逆除满,方用枳实薤白桂枝汤;若偏虚者以扶正为急,当补气助阳,方用人参汤。
前门国医堂理解为:同病异治是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充分体现,同病异治的基础是不同的疾病所处的病理阶段、病性虚实、邪处部位、病理机制等的不同。在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必须抓住相同疾病的特殊点进行辨证论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