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类肿瘤(甲状腺癌、肺癌、乳腺癌、肝癌、胆管癌、胰腺癌、大肠癌、卵巢癌、软组织肿瘤、恶性淋巴瘤)中西医结合防治,肿瘤术后、放化疗后康复及复发转移预防
庞博,男,汉族,九三学社社员,临床医学博士,博士后,主任医师,副教授,博士研究生导师,博士后合作导师,现工作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国际医疗部,先后师从祝肇刚、王晓莲、赵进喜、吕仁和、朴炳奎、花宝金、贺思圣、冯建春等中医名家,私淑冉雪峰先生、张锡纯先生,为祝肇刚先生开门弟子、施今墨学术流派第四代传人。
列为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“百千万”人才工程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,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花宝金继承人,第一批青年中医药求真学者,京津冀中医、中西医结合“晨曦60”计划优秀人才,北京名中医身边工程花宝金专家团队、姚魁武专家团队成员,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创新团队——调气解毒肿瘤防治与转化创新团队成员。
科研成果:独著《施今墨学派承习录》并获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著书立说专项资助,整理中医古籍2400部,合著主编科普著作3部,副主编学术著作4部,编委著作18部,共发表学术论文102篇,第一/通讯作者论文39篇,包括《施今墨学派名老中医诊治糖尿病学术思想与经验传承研究》《中医学“浊”的涵义及其临床意义》《基于循证的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方法学研究》《名老中医学术传承方法学研究述评》《基于机器学习名老中医诊治肺癌认知模型构建方法》《中医古籍肿瘤防治认知源流述要》等代表作。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二等奖1项,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,第五届北京中医、中西医结合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1项,第11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1项。
培养博士后2名,博士研究生3名,硕士研究生6名,其中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者1名,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2名。
临床擅长运用中医药防治胰腺癌、胰腺内分泌肿瘤、垂体瘤、甲状腺癌、乳腺癌、卵巢癌、宫颈癌、外阴癌、前列腺癌、脑肿瘤、肺癌、食管癌、胃癌、肝癌、胆管癌、大肠癌、软组织肉瘤、淋巴瘤、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,癌前病变(慢性萎缩性胃炎、肝硬化、浆细胞性乳腺炎、HPV感染),胰腺囊肿、甲状腺结节、乳腺增生与纤维腺瘤、胃肠息肉、卵巢囊肿、子宫肌瘤,慢性胰腺炎、胰源性消化吸收不良,糖尿病、糖尿病肾病,甲状腺功能异常、桥本甲状腺炎,前列腺炎、前列腺增生,慢性肾炎、肾功能不全,类风湿关节炎、强直性脊柱炎、干燥综合征、贝赫切特病、皮肌炎,痤疮、黄褐斑、脱发、湿疹、慢性荨麻疹、银屑病、过敏性紫癜,月经紊乱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、多囊卵巢综合征、围绝经期疾病、不孕症,儿童发育与行为异常及感染发热性疾病;善用丸药协助恶性肿瘤术后、放化疗后康复及复发转移预防。 对慢阻肺、哮喘、肺纤维化,慢性心力衰竭、心律失常、冠心病,胃食管返流病、消化性溃疡、慢性腹泻,贫血,脑梗死、脑出血、多发性硬化、头痛,抑郁焦虑、睡眠障碍,颈肩腰腿痛、系统性红斑狼疮、系统性硬化症,血栓闭塞性脉管炎,胆石症、胆囊炎,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,扁平疣、白癜风、带状疱疹、真菌性皮肤病、粘膜白斑,男性不育、性功能障碍,玻璃体混浊、耳鸣耳聋、慢性鼻炎、过敏性鼻炎、慢性咽炎、口腔溃疡,痛经、闭经、妇科炎症、习惯性流产,小儿呼吸、消化系统疾病诊治亦有心得。
科研方面专注于中医药防治肿瘤临床与基础研究、中医传承方法学研究和中医古籍整理与信息化研究,主持科研课题13项,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,省部级课题7项,院级课题2项,校级课题2项,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、北京市科委首都临床诊疗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专项、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自主创新项目和青年优才项目、北京市中医药科技项目、北京中医药文化资源调查专题项目、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肿瘤学重大攻关项目、中国中医科学院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培育专项、北京中医药大学自主选题项目、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研究院重点项目各1项。在国内首次开展基于机器学习名老中医认知模型构建研究,复方中药丸剂干预胰腺癌大样本多中心RCT研究,参与国家级课题3项,省部级课题9项,新药临床试验1项,参与起草行业标准1项。